1 介绍

超融合服务器,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IT资源管理平台,具备自主研发的系统,硬件采用国产CPU芯片架构,通过软件定义计算、存储等功能模块,各个模块采用融合式部署及管理,构建安全可控的资源计算管理平台。

2 主要功能

采用超融合架构,集云计算、虚拟化、存储、网络、灾备的多功能融合集群系统,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的整合,利用软件功能,实现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数据容灾保护、存储分层、在线数据迁移等功能;除此之外,系统采用异构化硬件重构技术,可针对不同的业务应用,支持动态加速内核网络协议,实现对不同业务的加速功能,极大的提升系统的计算、网络性能。

超融合服务器,主要具备以下功能:

  • 虚拟化计算

采用裸金属架构,虚拟化内核基于KVM底层开发

  • 云资源管理

支持虚拟化管理、镜像管理、快照管理、网络管理等功能

  • 资源弹性扩充

支持多级别的资源弹性扩充

  • 业务备份及恢复

用户可通过创建虚拟机快照及从快照恢复虚拟机等方式,实现用户业务的快速备份及恢复,保证用户业务环境的安全可靠

  • 操作系统支持

可安装独立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支持包括主流的国产操作系统

  • 卷扩容

提供现有磁盘卷的动态扩容功能,无需停机、迁移数据和创建新的磁盘卷,能实现在线添加磁盘

  • 监控管理

可对云平台中CPU、内存、存储等资源使用情况和告警统计等信息,进行整体性能实时监控功能

3 主要特点

超融合异构的成果特点如下所示:

  1. 软件定义设备功能

系统在通用硬件的基础之上,通过虚拟化技术在同一设备上可同时实现服务器、存储、网络、灾备功能,也可以只实现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功能,不同设备功能的定义全部通过软件定义方式实现,达到按需分配的效果。通过这种硬件资源共享的方式,可以使原有设备的资源利用率从15%提升至60%甚至更高。

  • 硬件加速重构

系统的核心加速机制采用CPU+FPGA的异构方式实现,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结合了这两种芯片的优点,根据业务应用,CPU会控制FPGA动态加载不同的加速单元,完成不同类型业务的加速,采用这种架构,CPU可以把大量的计算任务全部分配给底层FPGA完成,空闲出的资源可以更多的分配到流程调度、任务管理等业务上,利用这种架构,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设备的潜力。

  • 高效数据保护

系统采用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可以将所有节点组成一个统一的分布式存储平台。分布式文件系统对于虚拟化平台软件而言就是一个集中的共享式存储,与任何其他集中式存储阵列一样工作,且提供更为简单便捷的存储管理。因此系统将不使用传统的RAID模式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机制,数据层实现本地优先访问、存储分层等性能机制,对数据进行压缩和去重提高存储可用容量,借助两份及以上的冗余数据提供存储的可靠性,增加或减少节点数据分布会自动反馈到平台,当节点宕机或磁盘损坏后具备数据自恢复能力等。

  • 极简化运维管理

统一的可视化控制台,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极简管理体验。可视化的全局管理界面,向导式的便捷部署流程,简化资源管理,降低运维成本 30%以上。

 架构要求标准机架式设计,2U高度
 CPU配置1颗FT-1500A  16核CPU
 内存配置≥64GB内存
 存储配置12块3.5英寸磁盘
 以太网接口≥4个千兆电口;≥2个万兆光口,1个BMC管理网口
 PCI-E扩展槽≥2个PCI-E扩展槽
 USB接口≥2个USB3.0接口
 电源配置整机配置冗余电源模块

4 应用场景或典型案例

随着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个边缘站所都根据各自的业务需求建设了相应的应用系统,而且增加的速度非常快,数据量也是呈几何级数的增长,随之而来的也给机房带来新的挑战:第一,资源整合问题:存在大量信息孤岛,资源无法共享。第二,应用扩展问题:服务器托管模式,新应用部署需要频繁接入机房,布线、配置网络,部署时间长。大部分新应用没有对存储、备份、可靠性等进行统一规划,机房的硬件设施没有统一规划,网络拓扑结构越来越复杂,新增系统布线困难。第三,运维运营问题:由于信息中心人力资源有限,而人员运维运营能力薄弱,导致信息中心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人员经常超负荷工作。第四,拥有成本和能耗问题:硬件资源分散,资源利用效率低,运维总体成本大,能耗高。

采用超融合加虚拟化技术重新安全可扩展的超融合IT基础架构,重新定义数据中心,达到资源利益效率最大化,同时节省IT基础设施投资成本,节省数据中心能耗,实现绿色数据中心。